快捷搜索:  as  xxx  as/a/keji/

(文化中国行)“她力量”绽放文物普查


 

  北京11月13日电(应妮 周昕)“我很自豪当她‘崇拜的对象’。”提到8岁的女儿,李昆桦几次落泪。泪水中,有骄傲有幸福,也有不能陪伴的歉疚。

  在陕西省咸阳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(简称“四普”)中,作为唯一的女组长,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李昆桦带着队员们,来到世界文化遗产——彬州大佛寺石窟进行点位复查。进入“四普”的实地调查阶段之后,大家常常一周不能回家。

  相较于“三普”中手持GPS结合地图和地形地貌现场手绘,李昆桦最直观感受是“四普”中RTK测量仪、无人机、手持终端等科技手段的运用,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采集工作的效率。她刚从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毕业时,对普查工作懵懂无知;白天奔波调查,晚上填报系统,跟在队长身后学到了不少书本上没有的知识。

  刚迈出校园不久的邢钰婷,作为组员跟着李昆桦同样受益良多,“队长业务能力突出,跟着她,从‘平面’书本上学来的知识更加‘具象化’。”同时,李昆桦稳定的情绪也像太阳一样温暖着大家,曾经一个文物点位寻找三天未果,在崎岖的山路中,她边走边鼓励大家:“这没啥大不了,咱们就当是健身徒步。”“四普”组队的150余天里,内向的邢钰婷跟着李昆桦,性格也变得开朗了很多。

  八月的一天,一篇关于文物普查的报道吸引了李昆桦女儿的注意。“我妈妈是文物普查工作者,她可厉害了!”女儿拿着报纸反复读,出去逢人便要说出这句话。“看着她崇拜的目光,我真是特别自豪,感受到这次普查工作有了崭新的意义。”李昆桦说。

  也是在“四普”中挑大梁的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博物馆馆长衣同娟,则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择一事,终一生”的工匠精神。
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